close

旺報【記者徐維遠╱台北報導】

孫中山的革命足跡曾到過台灣,其思想與學說深深影響台灣各層面發展至今,對現今兩岸關係尤其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。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27日表示,從羅福星抗日事件到蔣渭水領導的非武裝抗日行動,都有孫中山的影子,孫中山先生可說與台灣歷史發展緊密相連。

《旺報》27日舉辦兩岸高峰論壇系列七「紀念孫中山150歲誕辰─對當前兩岸關係的啟示」論壇。戚嘉林在論壇發言指出,對台灣人民而言,孫中山致力救中國及其民族主義思想,啟發了後來台灣人民從事回歸祖國的武裝和非武裝抗日運動,因此孫中山是台灣最終復歸祖國的精神泉源與支柱。

羅福星、蔣渭水尊孫

從日據時期的台灣抗日運動,到孫中山思想在台灣光復後的實踐,台灣人民對於孫中山有著豐厚的感情及認知。戚嘉林指出,辛亥革命對台灣產生最迅速的衝擊,就是1912年爆發抗日英雄羅福星所領導的抗日事件。

羅福星1911年參加廣州三二九黃花崗之役後,隔年隨即回到台灣發展革命組織,在台北與苗栗展開同盟會黨員的招募工作。戚嘉林說,羅福星當時表明,革命黨的目的即在於驅逐在台日人,使台灣歸復中國;當時也招到500餘名會員,讓日人感受極大壓力。

後來,羅福星等革命黨人被抓,承審的日本檢察官當時說,本案「其目的非詐欺取財,乃真摯以革命不羈為目的者」。戚嘉林說,換言之,他們多深具革命意識,由此可見孫中山先生與他引領的辛亥革命,對當時台灣社會的影響至深且鉅。

戚嘉林說,1920年代創立「台灣文化協會」、被譽為「台灣孫中山」的蔣渭水,即大力鼓吹日人所禁忌的延續中國文化的非武裝抗日運動,蔣渭水就是極端崇拜孫中山先生;台灣文化協會設有「總理」一職,其實就蘊有孫中山的革命精神。

促恢復建構歷史真相

戚嘉林說,近來出現「去孫中山化」,是想讓孫中山「神形俱滅」,讓孫中山的歷史和意識形態從此被台灣社會遺忘,進而切斷他與台灣的連結。

如何反轉「去孫化」?戚嘉林建議,相對於蔣介石的威權形象,台灣對孫中山並無根深柢固的負面仇恨,因此可恢復建構孫中山與台灣確有連結的歷史真相。291CE3CD6306D7B7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uny223q5k9 的頭像
    uny223q5k9

    突然跑出來的笨蛋

    uny223q5k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